圖為河道內的採沙設備。 劉文華 攝圖為採砂廠工作的河道。 劉文華 攝
  中新網呼和浩特6月10日電 題:黃河支流內蒙古和林段非法採砂猖獗 職能部門稱“管不住”
  作者:尚虹波 劉文華
  兩岸綠樹成蔭,腳下河水淙淙,稍微留意,便能看到成群的小魚隨著河水由東向西游過,這樣的渾河,在楊五(化名)的眼中,已經存在了近70年。可2年前,這樣的美景一去不復返。
  渾河美景不在
  渾河是黃河在內蒙古境內較大的一條支流,源於山西省右玉縣,從東到西流經山西右玉縣殺虎口、內蒙古涼城縣永興水庫、和林縣前窯子水庫、清水河縣,在黃河幾字灣中段匯入黃河,是我國為數不多的由東向西流向的河流之一,故又稱“倒流河”。
  楊五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縣大紅城鄉人,世代種田為生。楊五家距離渾河不足1公里,在旱季,寬約200米的河槽里只有不足5米的細流,只有在夏季汛期到來時,河水才會多起來。
  “以前這河邊可漂亮呢,長滿了草,一到夏天各種顏色的野花遍地都是,河水也清,村裡的娃娃們都來抓魚。”楊五對記者說。
  然而三年前,一些採砂廠猶如商量好一般,突如其來進駐渾河兩岸,至此以後,渾河兩岸美景不在,只留下採砂船的轟鳴聲和運沙車帶起的塵土。
  據附近村民介紹,採砂廠生意紅火時,前來拉沙的大貨車一輛接著一輛,一直蜿蜒行駛,看不到盡頭,而村裡剛修好的柏油路在短短幾天內就被碾壓的全是大坑。
  採砂船遍佈兩岸
  從呼和浩特市和林縣出發,沿209國道一路向西南行駛,約30公里後再轉入鄉間公路,行車幾十分鐘後便進入大紅城鄉。車輛駛過渾河大橋時,大橋兩側4個採砂船正在作業,採砂船附下的河水濁不見底,附近則是連綿的沙山。
  順著渾河一路向東,就是徐家12號村,沿河走過,幾乎每過200米就會看到1只採砂船,而採砂船不遠處,準會出現一排彩鋼板房。
  正值午時,記者走進一間板房,屋裡2男1女正在吃飯。經過詢問記者得知他們都是從湖北來到內蒙古的採砂工,在這裡已經工作了3年,對砂場的情況比較瞭解。“多的時候每天能採300立方,少的也有100立方,賣給和林縣大概25元每立方,賣給別的地方要更貴一些。”女工向記者介紹。
  “你們的砂場有採砂的執照嗎?”記者詢問。
  “什麼都沒有。”三人異口同聲回答。
  “沒有執照不怕被查嗎?”記者再問。
  “沒見過查的。”女工回答。但她也說此前有幾次停工,可能跟檢查有關係。
  在附近另一家採砂廠,記者見到了砂場的負責人侯先生。侯先生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他的砂場沒有任何證照,只是跟上面(大紅城鄉)打好了關係,並且給了徐家12號村一部分錢,之後就開始生產。
  在侯先生的辦公室,記者見到一名四十歲左右的男子,侯先生介紹這名男子是徐家12號村的村長。
  這名男子告訴記者,同意砂場占用村集體所有的土地,村民每人分到約2000元。
  “採砂船能挖多深,這麼深的河水會不會給人畜造成危險?”記者問到。
  “最少也有1人高,不過沒事,下場雨河水一淤,坑就平了。”這名男子說。
  “這附近有多少採砂廠,都是本地人開的嗎?”記者再問。
  “最多的時候聽說有50多家。”男子還透露,能在當地開采砂廠的,都是有“關係”的人。
  相對於採砂廠負責人和村幹部的坦然,渾河周邊村莊的村民則多有抱怨。
  “早就想讓他們走了,夏天雨水多,河裡讓他們一挖,深淺都不知道,不安全啊。”一位在河邊放羊的老人對記者說。但是看到砂場的負責人走了出來,老人抓緊趕著羊走了。
  職能部門“管不住”
  據記者瞭解,渾河流經有和林格爾縣約72公里長的河段。
  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》和《河道採砂收費管理辦法》要求,河道採砂必須服從河道整治規劃,河道採砂實行許可證制度,按河道管理極限實行管理。河道採砂許可證由省級水利部門與同級財政部門統一印製,由所在河道主管部門或由其授權的河道管理單位負責發放。
  10日下午,記者從和林縣水務局瞭解到,渾河兩岸的採砂廠都沒有取得採砂許可證,那麼在過去的2年間,這些採砂廠為什麼能夠如此順利採砂而不受監管呢?
  雖然非法採砂破壞河道,但和林縣水務局給出的答案是“管不住”。
  “採砂廠都是鄉政府批出去的,採沙廠的老闆們,都是‘有關係’的人,管不住。”和林縣水務局黨委書記強浩稱。
  “我們準備取締渾河沿岸的採砂戶,給他們下發了‘違法通知書’,準備出台政策,現在正在研究當中。”對這一情況比較瞭解的和林縣水務局水政執法大隊續姓副隊長介紹,“目前和林縣的採砂廠集中在大紅城鄉,現在沒有50家了。由於和林縣建設工程比較多,建設所用沙土量很大,所以完全取締不太現實。”(完)  (原標題:黃河內蒙古和林段非法採砂猖獗 水務局:管不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n15enab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